老百晓集桥  主页  北京桥梁   
平谷区烈虎桥
〈〉〔〕[]{}

平谷区烈虎桥
 
平谷区烈虎桥
 
平谷区烈虎桥
 
    从北杨桥往北,公路到头折向西,到峪口镇东樊各庄村,村北1.5公里的山路跨山涧是烈虎桥。桥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建,桥北原立一方石碑,碑文记载了建筑年代、工匠和监造官姓名等。据东樊各庄村口修理自行车的师傅讲“烈虎桥大约清康熙年间造,康熙皇帝几次去丫髻山上香就走烈虎桥。桥旁有一王八驮石碑,石碑有一人多高,二十多公分厚,上面字不少,文化革命期间石碑被成几块,运走了,不知下落。”
  烈虎桥全花岗岩石造,二墩三孔石平桥,桥面长8.1米,宽4.5米,桥面净宽4米,桥孔宽1.6米,桥墩厚0.96米,呈前尖后平船形,桥面到沟底高4米;桥面侧六根桃形顶方望柱,柱高1.22米,每侧五块柱间护栏板,护栏板上无图案,0.82米,厚0.22米。桥头各有一只石虎,石虎高0.64米,蹲坐姿势,圆弓背,闭前凸,双眼直视,竖立着的双耳被毁,石虎的造型有明代的特征。石虎的石质与桥石质不同,石虎石色泽发黑,说明桥石与石虎石不是同一产地出的石料。据推测烈虎桥在清康熙年间重建时,将明代原桥上的饰物石虎,放回到新修的桥上。
  为什么讲现存的烈虎桥是清康熙年间重新建造的,理由有二:其一,烈虎桥北有京东著名的皇家道观丫髻山碧霞元君祠,烈虎桥地处京城去往丫髻山的古山道间。据2001年版《平谷县志》记载:“康熙四十三年(1704)春,康熙游丫髻山。十五年(1716)再游丫髻山。……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游丫髻山。十八年(1753)再游丫髻山。……道光十六年(1836),道光命人重修碧霞元君祠和玉皇阁……道光十七年(1837)道光同皇太后同游丫髻山。”自清康熙以后,除皇帝亲临外,每年皇帝都派人前往丫髻山进香,烈虎桥自然是必经之桥,石桥理应受到官府的重视。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扩大修建碧霞元君祠,康熙皇帝就打算亲临丫髻山,皇帝来临前必要对沿途道桥进行整修,烈虎桥也在其中,烈虎桥的修建得到了官府的出资,建桥时派官吏监督,在康熙出游前把石桥建好。其二:东樊各庄村口修理自行车的师傅是亲眼见到桥石碑碑文的人,他讲烈虎桥是清康熙年间建造的。
  烈虎桥是平谷区现存的唯一古桥建筑。目前,烈虎桥桥面黄土埋了一米多厚,黄土桥面与桥石护栏平行,可桥下却清理得干干净净,山沟涧两侧延长加砌了护墙。为保护古桥,桥南十几米处新建一座石桥,桥头刻“烈虎桥”三个字。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北京桥梁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