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湖北桥梁  咸宁篇   
咸安区桂花镇桃坪桥
〈〉〔〕[]{}

咸安区桂花镇桃坪桥
 
    桃坪隶属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东邻通山界水岭,南接通山楚王山,西近石门水库,北出白泉公路。
  其状如盆,四周高起的,少有脊线圆滑的低丘小岭,多为棱角分明的大气峻峰。石洞幽深,若藏踪匿影,神鬼莫知;怪石生姿,如龙盘虎踞,凛然有威;高木出林,似拔剑出鞘,直指苍穹。
  盆内低平为田畴,而徐家港由南向北从中劈出一道天然壕沟,将盆地一分为二。据桃坪的老人讲,昔日的徐家港,河面宽达丈许,流水清泠,水中游鱼碎石皆历历可见;港边的蔓草,临水梳妆,如浣女濯发,楚楚动人。
  是徐家港给这一圈雄性的崇山增添了灵动与柔性。于是,在这里,山与水,刚与柔,自然组合,几近完美。然美中稍嫌不足的是,徐家港在这里也阻碍了咸通的交往。或许,这就是自然精妙构思的悬念,是自然特地为人们的点睛之笔留下的空白吧。
  桃坪廊桥正是这一幅自然杰作的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地填补了自然的空白。
  如果说盆地是舞台,山水是布景,那么桃坪廊桥便是主角,其古朴实用的造型一旦闯入你的视线,你的视线便再也无法挪开而聚焦其上了。
  廊桥如新月,居中横跨徐家港。它始建于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900年)冬月吉日,是徐姓家族集资并请能工巧匠在实用的基础上为自然量身打造的单孔石桥。
  漫步廊桥。青石铺成的桥面,青石砌成的桥拱,无不沁出汗青的色晕。无名的野草从桥面的石缝钻出星点绿意;稀疏的藤蔓垂挂在桥拱的两侧,透出幽然之味。
  桥上建有廊亭。廊亭主顶为“人”字形构架,上覆青灰布瓦,以遮阳挡雨。廊亭南北两侧,横木为栏,栏高及膝;两侧中点,各设一矩形砖石立柱,以支亭顶。廊亭东西两端,各有一穹顶大门,形若古牌坊,仰望而生肃穆之感。
  桥西端北侧有一株高出廊亭的柏树,桥龄就是树龄。柏树干粗如腰,正直不曲;皮泛鳞甲,其色青黛;枝疏叶密,枝青叶翠。柏树虽经风霜,却丝毫未显龙钟老态。
  桥西端南侧本有一株同龄柏树,不幸为战火所毁,而那嵌入年轮中固化了的一段红色历史的树墩,幸被人珍藏在桥东徐家祖堂大厅之中。
  祖堂与廊桥遥对,依山而筑。祖堂正门门楣上的“南洲世第”四个隶体黑字,衬以白底,十分醒目,似乎在向你暗示桃坪徐家显赫的家族史:桃坪徐家原是唐代徐茂公的一支后裔,因见此处山水如画,远世僻静,类若桃源,故名其为桃坪,且迁徙于此,背山造屋,面水而居,世代繁衍生息。
  堂屋一进四重三天井,虽未见雕梁画栋,但素木纹理积淀着密密匝匝的岁月。堂屋正厅的板墙下安放着那柏树墩;正厅的横梁上高悬着“烈光照寿”的牌匾,供人瞻仰,其文曰:“徐弘毅烈士于1942年率队抗日,因奸徒叛变殉难于三邑亭……”落款为“一九五二年春白泉乡第二闾人民敬题”。此刻,你再抚摩着那柏树墩,红色桃坪的烽火烟云便从历史深处氤氲开来。
  十年内战初期,红三师叶金波师长曾率部在桃坪驻扎,依托险要山水和淳朴乡民与敌周旋。
  八年抗日时期,新四军独立团雷同团长与鄂东南四县区委书记徐弘毅率部在桃坪携手共建了“咸、通、崇、蒲”四县区委根据地。
  还有十一位从桃坪廊桥走进革命队伍中的英勇捐躯的不为人所知的桃坪徐家的革命烈士,他们的事迹同样可歌可泣。但这些尘封在历史深处的精神“化石”,却有待有识之士的“采掘”并加以传扬。
  英烈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当然,桃坪廊桥是永志不忘的,由桃坪人雕刻在廊桥东西两端穹顶大门正上方的红色五角星,正放射出缅怀先烈的光芒。
  但愿先烈精神的传承如古柏长青,但愿有更多的足迹叠印在廊桥上。
  因为,只有当你漫步廊桥之上,让山水、村落悉收眼里,你才会生发出这样的感喟:如果说绿色桃坪是翡翠,那么红色桃坪就是镶嵌其中的宝石。
 
     
上一座 ┇ 湖北桥梁 咸宁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