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山东桥梁  滨州篇   
滨州市滨州黄河公路桥
〈黄河〉〔北镇黄河公路桥〕[G205国道桥]{}

滨州市滨州黄河公路桥
 
滨州市滨州黄河公路桥
 
滨州市滨州黄河公路桥
 
滨州市滨州黄河公路桥
 
滨州市滨州黄河公路桥
 
滨州市滨州黄河公路桥
 
滨州市滨州黄河公路桥
 
    1、北镇黄河公路桥全桥47孔总长1390.61m,主桥为4x112m三角形连续钢桁梁;北岸引桥为7x33m预应力混凝土梁和35x20m钢筋混凝土T形梁;南岸引桥为1孔10m钢筋混凝土板梁,跨越黄河大坝;主桥墩身均为重力式。全桥48个桥墩中的47个基础均采用1.5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全桥共用钻孔灌注桩147根,最大入土深度达107m,为当时国内的最深者。1972年建成。

  2、205国道滨州黄河公路大桥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南岸是滨州市滨城区小营镇道旭村,北岸为滨城区蒲城南关。1972年元旦动工修建,同年10月建成通车。该桥原名北镇黄河大桥,1984年原惠民地区行署驻地北镇改为滨州市,故更为现名。
  滨州市北通渤海,南依黄河,一向是鲁北重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渔场和海盐生产基地。这里是古代伟大军事家孙武的故乡。秦朝开始建县,东汉年间曾设立千乘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立惠民专区、惠民地区、滨州地区,2000年撤地建市成立滨州市。
  该大桥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由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桥长1390.61m,宽12m。其中主桥为4孔跨径112m的三角形连续钢桁架;北岸副桥和引桥为7孔33m预应力混凝土梁和35孔20m钢筋混凝土T型梁;南岸引桥为1孔10m钢筋混凝土板梁。主桥墩身均为重力式,48个墩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全桥共用钻孔灌注桩147根,最大人士深度达107m。
  该桥设计荷载等级为汽-15、拖-80,设计最大流量11000m3/s,最高洪水位17.05m,最高流冰水位15.33m。工程为当时国家的军事战备交通设施,名曰“0016”工程,由“0016”工程指挥部组织建设,济南军区工程兵部队、山东省交通厅工程大队、惠民地区驻军及博兴、滨县、惠民、桓台四县民工施工。此桥的建成通车,有效连接了鲁中地区的南北交通,当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河渡口的运输压力。
  然而,由于当时设计思路所限,加之黄河情况复杂,这里“渡河难”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因为大桥北岸未与大堤连接,而是跨越主槽后进入滩地,所以1975、1976年汛期和1976、1979年凌汛期,桥北交通仍因漫滩而被阻断,最长中断达1个多月。为改变这种状况,1983年北镇新堤建成后,惠民地区行署决定对北引桥进行接长改造,增加77孔跨度为20m的钢筋混凝土T型梁引桥,与北镇新堤连接。接长改造工程于1984年5月开工,1985年10月竣工。1987年又对大桥南北接线公路进行了改造。
  经过改造后的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共124孔,总长2930.2m。由南向北为1×10m+4×112m+7×33m+112×20m布置。
  大桥与黄河大堤采用平交方式交叉。近年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加,桥堤交叉处的交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所处河段主河槽宽度420m,滩宽2530m(1983年修建北镇新堤后),河床平均纵比降为0.1‰,属弯曲型窄河道。右岸为险工,左岸为平工堤段,中水河槽相对稳定。2004年汛前河底平均高程高出右岸背河地面5.3m左右,左岸虽系近期新修堤防,地面相对较高,仍低于河底平均高程0.5m左右。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山东桥梁 滨州篇 ┇ 下一座 上一座 ┇ 黄河大桥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