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浙江桥梁  湖州篇   
南浔区双林镇万魁桥
〈双林塘〉〔〕[三孔石拱桥]{}

南浔区双林镇万魁桥
 
南浔区双林镇万魁桥
 
南浔区双林镇万魁桥
 
南浔区双林镇万魁桥
 
南浔区双林镇万魁桥
 
南浔区双林镇万魁桥
老百晓集桥注:双林三桥从近到远依次为万魁桥、化成桥、万元桥。
 
    万魁桥:在双林镇禹王庙北,居“双林三桥”之西。西临风漾河最广阔,最初为木梁,直至清康熙元年(1662)里人顾某始募环石,八年(1669)桥才竣工。乾隆五十五年(1790)桥塌改建,五十八年(1793)与化成桥同时落成,倪汝进撰《重建万魁桥记》,因此比旧桥增高5尺,桥体魁梧。万魁桥三孔石拱桥,桥长51米,宽3.2米,高6.8米,两端各有台阶40级,桥顶设吴王靠,桥栏板与24根望柱相接。桥下百舸争流,河岸泊舟众多,成为双林水上繁忙之路。

  附: 
                          著名的双林三桥

  关于双林和它的三桥:在双林古镇区中,以“三桥”为代表的桥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据《东西林汇考》记载,历史上曾有桥125座,其中始建于宋代4座,元代1座,明代13座,清代35座。虽经沧桑变迁,大部分已废圯湮没,但至今仍不失为“江南古桥留存集中区”(《中华文物古迹旅游*古代桥梁》之语),仅镇区尚有21座之多。其中镇北的万元、化成、万魁三桥始建于明代以前,均为市级文保单位。桥长50米左右,且空间水平相距不到360米,为江南仅有。双林三桥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见载于茅以升《中国古代桥技术》和徐望法《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等权威专著,并配以图文说明。三桥造型壮观挺拔,并列鼎峙,气势雄伟,近视依依相望,远眺层层相叠,有姐妹之称,又有凤凰尾之说。三桥结构巧妙,工艺精湛。桥上构件实用而美观,具有较高艺术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万元桥在明嘉靖年间曾遭倭寇破坏,清代康熙、雍正两代都曾整修,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桥高7米,长51米,宽3.5米。在三桥中,此桥最为挺拔秀丽。桥上石栏凿有狮子10对,憨态可爱。化成桥,俗名塘桥,建于元延年间(1314—1320年),初为木桥,至明嘉靖中始改石桥。志载:“桥畔向缆客船,多乘夜行,谓之夜船埠。桥上设立灯杆,烂燃如昼,四方商贾望杆云集。”桥高6.6米,长46米,宽3.4米。万魁桥,左禹王庙北,最初为木桥,至康熙元年才砌石,其后多次修建。桥高6.8米,长51米,宽3.2米。三桥雄峙双林镇北,景色无比壮美。湖人郭益杨曾为文描绘:“三桥高长相匹,鱼贯而列,蕴含着吞吐沉浮的气势。乘船时在远处看去,随着船身的波动,就会看见三桥层叠上下,仿佛彩凤摆尾。尤其是黎明时分,在万魁桥孔中看日出,朝阳喷薄,云蒸霞蔚,三桥‘甲光向日金麟开’,则又似游龙腾游于烟波之上……此外,双林还以生产绫出名,双林镇出的绫在清代就是装裱字画的主要材料,直到现在故宫博物院还从双林镇购买绫。
  关于这三座桥还有个有趣的传说,据当地百姓说,这三座桥也被称作“姐妹桥”,传说当年河水南岸有户商人家中有一对聪明伶俐的孪生姐妹,她俩看到百姓行路难,姐姐抢先建造了万魁桥,桥建成后立即吩咐家人在桥上收“过桥费”,每人一次十个铜钱。百姓对此怨声载道,妹妹得知此事,用自己的积蓄也建了一座桥,叫万元桥。桥造成后,他叫家人当众宣布:“过桥者分文不收。”于是,百姓们议论纷纷:“姐妹俩两个样,一个善一个贪。”姐姐听了感到内心万分不安,为了赎回自己的罪过,又在万魁与万元之间建了一座化成桥,这就是传说中姐妹桥的来历,同时,也揭开了人们心中“咫尺之距,为何要连跨三桥”的疑问。
  此外,万元,化成,万魁三桥又有凤尾之说。据传,明太祖的军师刘泊温,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看风水,他路过双林,感叹双林是块宝地,双林镇南的杨桥为凤首,桥墩双井为凤目,镇东的虹桥与镇西的大通桥相对,则为凤翼,镇北的万魁、化成、万元三桥并驾齐驱,称为凤尾。乘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三桥仿佛凤尾,当船逼近驶入桥下时,凤尾又化做贯穿运河的长龙。三桥高长相匹,鱼贯而列,形成了水乡泽国难得多见的壮丽景观,令人难以忘怀。
  这三姐妹桥,是近6平方公里以内的以凤尾展翅为主题的凤尾。而塘桥头的头……凤凰头是正前方约3000米的阳道桥,此桥是单孔拱桥,桥形似鸟头,紧挨桥边的两口水井是凤凰的眼睛。在凤头与凤尾中间的两边各建有对称的东虹桥、西角桥,形如凤凰翅膀。中间的凤体就是古镇双林。在凤头与凤尾直线上建有章家弄、塘桥弄等的连接作为脊椎骨,其他密布的桥为肋,形态各异的居民中插建的许多小花园或凉亭或池塘为凤凰身上的羽华。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浙江桥梁 湖州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