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江苏桥梁  苏州篇   
苏州市永林桥
〈〉〔〕[]{}

苏州市永林桥
 
苏州市永林桥
 
    2008年9月11日,位于娄门桥下、关帝庙旁的永林桥(原名永宁桥)因濒危失修正式拆除。这是一座承载了城市记忆的小桥,如今,这座美丽的石拱桥已经永远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一半儿是水,一半儿是岸,他吱呀呀推开临河的花窗,窗底下细水流觞,青石板铺彻的小桥明净而光亮。
  一个姑娘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却在楼上笑眯眯望着她。明月装饰了他的花窗,他却装饰了一个苏州的梦。
  这不仅仅是卞之琳的《断章》;这更是我们与这座城市的相看两不厌。
  永林桥,就是这样一座梦中的桥。
  桥上,是来来往往的尘世男女,桥下,是奔涌千百年的娄江——苏州的一条母亲河。
  早在远古的时候,大禹治水就在苏州治出了“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开阖局面。震泽,太湖的古名;三江,就是东江、娄江和淞江(今吴淞江上游),如此一来,太湖奔腾不息的水就有了通达大海的出口。
  后来东江逐渐淤塞,明代永乐年间,“掣淞入娄”的水利工程又让淞江下游并入了娄江--从此成为太湖入海的唯一通道。
  公元1405年,此时在三保太监郑和眼里,位于娄江之上,挟两江之水的刘家港(今太仓浏家港),无疑是个天造地设的良港。他以此作为起锚港和收泊港,开始了长达28年的七下西洋。
  明朝,苏州被叫做“江南首都”——全国经济的绝对最中心,粮食、赋税、桑麻、丝绸,撑起了大明朝的半边天。殊不知,永林桥下的这段娄江,就是当年苏州通往太仓的起点,无数精美绝伦的丝罗绸缎就是从娄门这里送往太仓,被郑和带去东南亚通商的。
  而这座横跨娄江,历经千百年重迭修建的永林桥,正是娄江两岸曾经辉煌与繁盛的最好注解,记录了苏州从极盛而衰,又在今时今日再度中兴的跌宕历程。
  也许对很多东西来说,时间的累积只能增加磨损,变得衰败不堪,可苏州城不然,老苏州别有滋味,恍若陈酒,恰如故交。苍古斑驳的古桥与今天的生活相映衬,这才是时光的表情。
  如果把苏州比喻成一把折扇,水为绢丝绸缎织就的扇面,那么桥就是硬朗的扇骨,小桥与流水相融,水不失于轻佻,桥不显得刻板。静水流深,桥影却轻轻摆动,这是一个温暖暖、湿漉漉的2500年的苏州,天衣无缝的美。可如今,骨之不存,皮将焉附?
  历史与生长同步进行,人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蓬勃付出代价,城市不外乎如此。我们记忆中的柔软时光正在逐渐褪色,可能最终将褪成一个清晨的残梦,只剩现代化的冰冷冷。
  别了,永林桥。
 
     
上一座 ┇ 江苏桥梁 苏州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