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江西桥梁  吉安篇   
新干县惠政桥
〈〉〔〕[]{}

新干县惠政桥
 
新干县惠政桥
 
新干县惠政桥
 
新干县惠政桥
 
    新干县城南门外的金川河上,有座二墩三孔的石拱桥,它始建于宋元符三年(1100)。据《新淦县志·卷一》载,“桥高四十七尺,阔二十八尺,长十二一尺,起三拱,上履以长亭,卫以栏楯。”这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命名并书题的惠政桥。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宋嘉祐元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一生仕途坎坷,几度遭受贬谪。宋绍圣元年(1094),贬谪惠州(今广东惠阳县),并以六十三岁的高龄远徙琼州(今海南岛),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身心遭受严重摧残。元符三年(1100)遇赦返京,由梅岭入赣,顺赣江北归,行抵庐陵,新干人吉州司法参军谢举廉,与其有深交,来到他下榻的驿站拜访。谈话间,谢举廉请求他为新干县新建的石桥写篇记。可能是行程匆忙,苏轼没有应允。当船抵新干县城时,迎接他的知县是同窗好友张好古(江西南康县人)。老友相逢,情重意深,相邀叙旧并请苏轼为桥题名。苏轼乘坐的船由赣江驶入金川河时,县城百姓千余人,伫立岸旁,甚是恭敬。苏轼见此情景,深为感动,便在船舱里挥毫写下了“惠政桥”三字相送。张好古十分高兴,命石匠镌刻在桥的中拱石壁上。三个五寸见方的苏字便留在了新干城。
  据传,由于苏轼行程仓促,一路劳顿,加上贬谪后的身体羸弱,精神忧郁,又是迫促而成,故字体瘦弱嶙峋,真是“字如见其人”。古桥经过历代维修,刻字之石不知藏之何处,但“惠政桥”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近年来,惠政桥已被列入县文物保护的古建筑之一。

  惠政桥 位于新干县金川镇惠政路北端的老湄湘河上,俗称大石桥,该桥为三拱石桥,长48.05米,宽7.13米,矢高1.82米,面积144平方米。两侧筑有栏杆。拱长3.2米,矢高1.82米。据清同治《新干县志》记载:该处原为木桥(始建时间不详),因“春夏瀑溢,壅不能洩(泄),桥辄就圮(损毁)”,至宋代改建为石桥,桥高47尺、阔28尺、长21丈,桥上建有凉亭,桥两侧建有栏杆。据桥中拱石上刻字记载,宋元祐八年(1093)6月改建此桥,绍圣三年(1096)中秋竣工。宋元符三年(1100),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儋州遇赦北归复职,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春,与新干籍文友谢民师相约,途径新淦,新淦县令张古特邀苏轼题书桥名,苏轼当即乘舟于中拱石上亲书“惠政”二字。后历代多次重修,现存桥身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秋重修。桥身基本完好,大部分保持原状,惟长亭和栏杆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桥面改为水泥路面,桥两侧边沿各竖17根高0.96米和3根高3米的钢筋水泥柱。惠政桥一直是新干历史上南来北往的重要桥梁,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6年12月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江西桥梁 吉安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