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福建桥梁  莆田篇   
涵江区秋芦镇秋芦溪大桥
〈〉〔〕[]{}

涵江区秋芦镇秋芦溪大桥
 
涵江区秋芦镇秋芦溪大桥
 
涵江区秋芦镇秋芦溪大桥
 
涵江区秋芦镇秋芦溪大桥
 
    莆田秋芦溪大桥位于莆田涵江区秋芦镇。莆田县萩芦乡的萩芦村,原是古渡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兴化名医谢明远捐资、劝募,在萩芦溪上倡建第一座石桥。但不到三年,桥被急流冲坏。时仙游富绅徐万安郎中又首捐七千两白银在原桥址重建,又被急湍冲毁。此后,桥虽屡建而屡毁,至嘉庆年间,已毁坏殆尽了。
  光绪初年,里人江莲溪(字希廉),孝廉(即御史公江春霖之父)和黄茹芗乡先贤等发起重建,因未及竣工而江孝廉谢世了,又功亏于一篑。
  宣统二年(1910),江春霖御史辞官回乡,关心家乡公益事业。他多次对萩芦溪桥作实地考察,明确指出要使桥基永固,应“不与水争势,乃能导水势”的论断。他认为以前桥坏的原因,不在于桥之不坚固,而在于选址之不当,桥址应建在宽广水缓之处,以避水势之冲击。乃另择定建桥新址。谁知御史公一病不起,临终时还特地交代家人一定要完成这项水利工程。
  民间十七年(1928),江春霖之子祖筵又倡议重建此桥。他首捐巨款,并向社会贤达劝募。在新定的桥址上兴建。动工于同年的四月,竣工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的冬至日,共用款六万余元(银元)。桥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6丈(实92米),宽1.8丈(实4.2米),五个水泥台墩,六孔,墩高4.8丈,孔宽5丈,旁有护栏。桥两头各立两尊“护桥将军”,又建三塔于桥的中间,桥东有“碑亭”,清末邑人翰林张琴为之记。
  于是,这座跨过浩淼的萩芦溪大桥,千百年来山区与兴化平原的阻隔从而变为通途了。当地群众在桥东建了一座“御史亭”,亭中奉祀御史公的塑像,永志其建桥之功。
  1985年11月,由御史公嫡孙江宗璞先师主持重修,在当地江宗舜、赖金涛、李玉春等位的支持下,捐款2.3万元。扩建桥的两端路基,新塑四尊“护桥将军”,桥西新建一座“秋水亭”,与桥东的“碑亭”对称。由里人陈鹤谨撰重俢秋芦溪大桥碑。
 
     
    资源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0dc2201014in4.html  
     
上一座 ┇ 福建桥梁 莆田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