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四川桥梁  绵阳篇   
平武县平通乡红军桥
〈〉〔松桥〕[]{}

平武县平通乡红军桥 
 
平武县平通乡红军桥 
 
平武县平通乡红军桥 
 
平武县平通乡红军桥 
 
平武县平通乡红军桥 
 
    为感念红军的功绩,当地百姓还特将当地的一座松桥改名为“红军桥”。历经八十余载岁月洗礼,红军精神在这里传承发扬。
  平武县平南羌族乡上场口,有一座保存完好、造型别致的古廊桥,该桥名为松桥,又名红军桥,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红军桥为全木结构,长约10米,宽约3米,距河道约8米高,横空跨立河道之上,气势磅礴。中间为过道,两排立有柱头,透着古朴的气息。走在桥上,很是平稳。桥身巧妙运用原木和木板,使桥楼简约而不失气势,远远望去,犹如空中楼阁,让人惊叹不已。无论是展现出的建筑特色,还是包含的历史底蕴,红军桥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红军桥有这样的典故:相传在很久以前,平南没有桥,河两边的群众只能涉水而过。在一个天气晴朗的白天,一棵巨大的松树突然倒下,不偏不倚恰恰倒在了河两边的石墩上,群众相传这是老天对羌民们的恩赐,上苍为群众预示了建桥的地方。村民在松木两旁加了许多原木,并加以固定,于桥梁之上铺设桥板。为免受日晒雨淋和方便群众乘凉、避雨,楼顶全盖上了小青瓦。由于桥楼由松木而来,故将其称为松桥。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讲,这只是传说而已,应该是在清朝时,由于羌乡群众行路和运输不便,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本地群众集资建造了此桥。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来到了平南,在平南三圣庙建立了平武县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苏维埃平南县委。在红军进入平武前夕,当地豪绅、反动派大肆制造和散布谣言,诬蔑红军,蒙骗群众。为了消除反动派对红军的不利影响,再加上桥楼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李天焕派红军战士维修桥楼:加瓦盖漏雨之处、加固桥墩,将破烂的木板撤掉换上了新桥板。此举使红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此后领导群众打倒地主豪绅、平分土地、建立苏维埃政府打下了基础。红军还在桥楼的木板、圆柱上写上了宣传标语,至今依然可寻。此后,人们就将松桥改叫红军桥。
 
     
上一座 ┇ 四川桥梁 绵阳篇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