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主页  贵州桥梁   
贵州省鸭池河桥
〈鸭池河、乌江〉〔〕[]{毕节市黔西县大关镇 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

贵州省鸭池河桥
 
贵州省鸭池河桥
 
贵州省鸭池河桥
 
贵州省鸭池河桥
 
贵州省鸭池河桥
 
贵州省鸭池河桥
 
    据《黔西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一贩卖川盐的梅姓富商耗白银若干,雇人花了数年时间,打造数百块大石礅,想在鸭池河上架桥,但是,终未成功。现在,鸭池河渡口下游河尾处的悬崖下仍留有这些大石礅。可见,鸭池河修桥铺路对河两岸的群众出行和商品货物交换有多重要。这也足以证明,在当时没有先进设备做技术支撑,仅靠人力想架一座桥是多么困难。
  其实,鸭池河上曾修建过一座铁索桥,是清镇至毕节驿道上的重要津梁,可在咸丰八年(1858年)就毁坏了,其后无力再建,便改用滑索纤渡。
  1934年,清毕路通车,鸭池河改为公路渡口,以木船维持交通,这也成为贵州最早的汽车渡。
  但每至夏秋时节,常因洪水为患,时阻交通。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突破国民党重兵围阻,于此强渡,取道毕节,辗转北上。解放后,行车增多,为改善渡运条件,此处才增置渡船,实行人车分载。
  此后,又置钟摆渡,但渡运艰难与阻航现象未能消除。1956年秋,渡运中,激流折断纤渡缆索一根,冲斜渡船,翻沉载渡汽车两辆。而渡人船只侧翻事故也时有发生,对此,当时的省地领导决定改渡建桥。
  后经贵州省公路局勘察设计,确定在国道321线清毕路段上,修建钢桁构加劲柔性单孔悬索吊桥。此桥跨鸭池河,紧邻东风电站下游,是毕节地区南下省会贵阳的交通咽喉,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1958年7月1日,鸭池河悬索吊桥建成,桥高69余米,贯连南北两岸,如同云汉走廊。

  “鸭池河铁索桥”曾是清镇至毕节驿道上的重要津梁,建于清代,毁于咸丰八年(1858年),其后无力再建,便改为滑索纤渡。1956年,相关部门在原基础上重新修建,1958年7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
  1997年12月31日,旁边全长176m的钢筋混泥土“鸭池河大桥”建成通车后,“鸭池河铁索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鸭池河铁索桥”已荒废多年未使用,烧焦的木板静静躺在桥面。当地居民介绍,这座桥在多年前不知因何起火燃烧,消防人员帮忙灭火之后,就没人再随意爬到桥上玩耍。时间久了之后,桥的两端便长满杂草,形成了一处适合远观的风景。

  两座桥,一座是已经封存的铁索桥,另一座是取代了铁索桥的鸭池河大桥,是大关通往贵阳的必由之路。
  在乌江上游的一段河道称为“鸭池河”,是从贵阳到黔西北重镇——毕节市的必经之地,即321国道,而毕节与云南和四川交界,在这条翻阅崇山峻岭的道路中,最险峻的当属位于鸭池河上的“鸭池河大桥”,这座大桥见证了贵州省交通历史的发展。自从10年前“贵毕(贵阳-毕节)高速公路通车以后,高速公路在鸭池河下游70多公里的地方,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六广河大桥”,贵阳到毕节从此不再经过劳苦功高的鸭池河大桥,321国道几乎被人遗忘。
  鸭池河桥位于贵州省境内,单孔120米加劲钢桁架悬索桥,1958年建成。大桥飞跨深谷,两岸绝壁悬崖,桥面高出河面68米。
 
     
    资源来源——  
            
     
上一座 ┇ 贵州桥梁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4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