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集桥    省份列表    京杭大运河桥梁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北运河、京杭运河〉〔〕[]{}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九宣闸新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九宣闸新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九宣闸新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九宣闸新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九宣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九宣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九宣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九宣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九宣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九宣闸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清代九宣闸模型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老百晓集桥注:清代九宣闸模型
 
天津市静海区九宣闸
 
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前小屯桥
 
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前小屯桥
 
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前小屯桥
 
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前小屯桥
 
    九宣闸位于京冀交界,南运河右岸,马厂减河首闸。水闸结构型式为开敞式条石砌筑,孔数为5孔。主要分泄南运河洪水,经马厂减河导洪入海,设计流量为150m3/s。为解决天津市用水,黄河水曾多次经该闸进入天津市内。对纾解水患、农业灌溉、漕运交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九宣闸位于静海县唐官屯镇南部,南运河东侧,马厂减河西端。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以宣泄九派之水而得名。条石砌筑,四墩五孔。闸旁立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书写的碑文。
  初建时,九宣闸的结构形式是开敞式条石砌成,四墩五孔,闸门全是木质的叠梁闸门,每个孔有8块闸板,每块闸板高一尺五寸。当时规定,“无论运河水势大小,提放闸板不得过五块之数,以示限制两重运道。”这样,闸孔常年都是由3块闸板放置的,3块闸板的高度是四尺五寸,再加上减河河底是高于南运河河底四尺的。初代木闸板“限高 3 块”设计,既保漕运水深8尺,又防下游淤塞。因此,南运河的水深可以达到八尺,也就是2.6米以上。
  2013年,在上游70米处建了自动化新闸,老闸经过灌浆加固转型为文化地标,闸体条石上可见光绪年凿痕。九宣闸不仅是一座水利设施,更是解码中国漕运史、军事史、移民史的活态密码本。在这里,每道闸痕都是古人写给未来的情书。
 
     
    上一座 ┇ 京杭大运河桥梁 ┇ 下一座 上一座 ┇ 京杭运河大桥 ┇ 下一座  
     
Copyright©2013-2025 老百晓集桥 china-qiao.com 版权所有